一年前,当日本医学专家山中伸弥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研究而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有关干细胞的话题再次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的16年里,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让人们对这一产业的前景充满着期待。
据统计,截至2013年8月1日,在ClinicalTrial上公开注册的干细胞临床试验多达4704项,其中来自中国的有213项。尽管这一数字与美国的2805项相比悬殊甚远,但在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博雅干细胞集团创始人许晓椿看来,中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干细胞研究的关键技术只是在最近两三年才得以突破,整个产业发展也不过20年,大家几乎是同时起步的”。
“这是中国最有可能完成的科学上的原创性贡献!”许晓椿指出,未来几年,将是全球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弥足珍贵也稍纵即逝,中国不能再错失。
4000亿美元“金矿”待掘
谁会成为下一个微软?连盖茨自己也承认,这个公司一定会出现在生物医药领域,而干细胞产业作为生物医药领域最核心、最被看好的板块之一,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从全球市场来看,干细胞技术及开发近年来一直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热捧,仅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上市股票中,干细胞概念股的相关市值就超过300亿美元。专家预测,全球干细胞产业近两年的潜在市场约800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前后可高达4000亿美元。
在中国,干细胞产业同样前景可期。来自第一创业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干细胞产业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存储到下游临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预计未来5年干细胞产业收入将会从目前的20亿增长到300亿,年均增长率达170%。
对很多人来说,具有修复和生成所有人体细胞能力的干细胞,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对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认识,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
“干细胞应用不光只是干细胞的保存,它还有很多下游的应用。不仅如此,干细胞还可以作为新药研发及其他个性化医疗的工具。”许晓椿告诉记者,他所创立的博雅干细胞集团,正是从干细胞研究入手,在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同时,把视野投向整个生物经济领域。
值得欣慰的是,干细胞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除纳入到《“十二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外,在行业性的生物及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的研究,重点研发针对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干细胞产业在存储方面的商业模式渐趋成熟,而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有望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干细胞产业正成为下一个待掘的“金矿”。
干细胞产业要有自己的“华为”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3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干细胞应用整顿规范委员会委员裴雪涛教授表示,“为了规范并促进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国家卫计委即将颁布《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
无独有偶,此前召开的“首届临床科研领域自身免疫疾病的干细胞治疗中欧论坛”上,全球40多位权威专家也把目光聚焦在干细胞制品的国际化质量标准、中欧双边临床合作等关键问题上。
“当务之急,是干细胞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许晓椿坦言,现在市面上流传“一针干细胞几十万元”的说法,反映的正是当前干细胞市场的乱象。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国内干细胞领域并没有相关质量标准,干细胞领域发展虽已有几十年,但现有的围绕干细胞的法律法规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
“现在国内进入干细胞领域的,大量的是一些房地产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干细胞行业门槛太低,导致了整个市场一拥而上,这实际上是在“透支不成熟的技术”,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行业本身。
“我们认为,干细胞产业发展需要引进更多的市场机制和学术竞争机制。”许晓椿的这一观点,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科院院士裴钢也多次呼吁,“国内干细胞领域发展非常快,需要更加规范化、国际化”。
“未来应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扶植、培育起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就像IT产业里的华为那样,中国干细胞领域也要有自己的‘华为’。”许晓椿强调说。(记者 顾阳)
微信扫一扫
一对一客户服务
微信一对一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