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NEJM入户中国 放大国内学术声音
来源:博雅
日期: 2014.11.25
访问量:0

        11月8日,北京大学与全球学术界在“新药临床试验”方面具有“一锤定音”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并正式聘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博雅干细胞集团首席科学家肖瑞平教授和香港大学的Gary Wong博士为该杂志副主编。

    据了解,这是NEJM首次在美国以外聘请副主编,也是该杂志历史上华人首次获聘副主编职务。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表示,该合作将加速我国的药物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软件环境。

中国声音不够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Drazen博士介绍,NEJM创建于1812年,目前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期刊。2012年全球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数据显示,NEJM的影响因子已经高达54,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综合性医学期刊。

    另外,基于在临床医学研究特别是新药临床试验方面的权威地位,目前NEJM已成为美国FDA对药物和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长期追踪的重要信息来源。Drazen表示,NEJM创刊的200多年见证了医学的蜕变,使许多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得到传播和推广。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我国医学界的专家们在NEJM发文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状态,直到1994年,中国内地学者曹学义等才首次在该杂志发表自己的研究论著。随后的诸多年中,NEJM上中国医学专家们的声音也仅仅是星星点点。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学者共计向NEJM投稿57篇,但最终没有一篇被选用。2008年,中国学者共计向NEJM投稿109篇,仅有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杨正林等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Toll样受体3与地图样萎缩》被选登。

    直到2009年,随着我国临床试验GCP制定的完善,以及国际多中心试验在我国的开展,再加上我国新药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中国学者在NEJM发文进入了一个巅峰期,2009年共计发表论文13篇。其中,论著7篇(大陆5篇,香港2篇)。

    但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学者们在NEJM上的声音似乎又开始进入下坡路。会上有专家表示,这种发文数量的下滑主要是基于,国际上开始质疑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NEJM的审稿委员会在审核中国专家稿件时会反复验证真实性,造成中国学者在NEJM上发文困难的局面。

审稿机制决定权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指出,目前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为代表,国外不少期刊由于历史长、经验丰富、办刊质量高、刊登高质量高水平医学论文多,所以能够及时反映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收录到国际大型科学文献数据库的多、高影响因子期刊中。

    而我国虽然在1792年就已经有唐大烈编辑的《吴医汇讲》,但由于出版时间连贯性差和审稿缺乏系统性,再加上我国在医学发展的道路上原创性较少,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期刊和医学论文在国际医学界影响因子并不高。

    “目前中国的医学期刊和国外影响因子较高的医学期刊相比存在很大差距。”Drazen博士表示,国外的医学期刊对审稿人会进行初步的资格审查,如有审稿人与发稿人存在利益关系时,审稿人会及时向编辑部声明放弃审阅稿件。

    NEJM集团副总裁Lynch先生还指出,近年来国外多数医学期刊在审稿方式都进行了革新,有些期刊还会请审稿人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实用价值等方面作出评价,并要求审稿人在写审稿意见时给编辑部和作者分别写出参考意见。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医学期刊在审稿体系方面相对不完善,审稿人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恪守时间、高度保密等精神。特别是,他们不能够清楚地将给编辑的意见和作者的意见进行区分,常常将关于稿件取舍的意见写入给作者的意见框内。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表示,这次合作NEJM将联手北大在中国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临床研究人员培训体系,利用NEJM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帮助中国并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专门人才,从而推动中国的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

微信扫一扫

一对一客户服务

探马在线咨询
探马在线咨询

微信一对一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