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生病了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别无他法。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干细胞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细胞,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其他的功能细胞,修复受伤的组织,甚至可以形成组织和器官。干细胞的这一性能给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带来的极大的想像空间。从对造血干细胞的利用开始,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近十几年飞速发展,技术不断升级,正在进入全面的胎盘干细胞4G时代。
脐带血:富含造血干细胞,但是先天性疾病与混合均无法使用
今年31岁的张女士是位准妈妈,近期她去医院产检的时候,也了解到了干细胞存储这件事。“以前没听说过干细胞,倒是听说过脐带血,现在知道了骨髓移植和脐带血其实都是与造血干细胞相关的。”张女士向记者表示,“也了解到了胎盘里也有大量的干细胞,更多的是间充质干细胞。”张女士表示,在医院短短半小时,仿佛恶补了一堂现代生物科技课程。
“干细胞这件事,我们作为医生倒是早就接触到并已经接受了,但与生物或者医学行业不太相关的人,其实很难理解,科普任重道远。”一位外科医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谈到。
1956年第一例骨髓移植时,人们并不知道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干细胞”。随着科学的发展,大家知道了所谓骨髓移植的就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随后1988年法国人发现脐带血中也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并利用脐带血移植治疗范可尼氏贫血患者,并取得了成功。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案例已逐渐积累,临床显示,它对于多种血液型疾病的治疗拥有很好的疗效,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而脐带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以及造血干细胞无法体外扩增等问题,成为了脐带血进一步应用的核心障碍。自身的脐带血对自身的遗传性缺陷尚不能治疗,同时多份脐带血的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都限制了脐带血的直接应用。
胎盘干细胞:干细胞行业的4G技术革命
除了血液性疾病外,人类面临的重大疾病挑战还有很多,比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如脑瘫、帕金森、老年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软骨损伤、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这些疾病都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不能解决的。
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让上述疾病的治疗看到了非常光明的希望。间充质干细胞,最早在骨髓中被发现,后来发现在新生儿的胎盘和脐带组织中大量存在,可以分化为多种多样的组织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足以激动人心——在胎盘中,含有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胎盘是在孕妇生产后原先被扔弃的组织,体积巨大含有大量的细胞。现代医学发现在胎盘中,不仅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也含量极其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是珍贵的医学资源。同时,由于胎盘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特区,同时被母亲和新生儿所接受,因此胎盘来源的干细胞使得直系血亲都可以直接受益。
“目前,无论是从干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来看,胎盘干细胞的应用价值和前景都很大。”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介绍。
截止目前,全球被批准的10个干细胞药物中,有9个是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来自胎盘和脐带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涉及的疾病领域已经超过了100多种,这代表着干细胞行业发展的趋势——间充质干细胞正成为未来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主流。
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博雅干细胞的创始人许晓椿博士说:“脐带血干细胞技术和胎盘干细胞技术就好比是手机的“3G”技术向“4G”技术的跨越,新的4G技术解决了核心的“带宽”问题。对于干细胞来说,带宽就是细胞的数量。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含有的干细胞量多,而且具有的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作用对临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胎盘技术”自改命运
成为干细胞宝库
临床研究显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脑瘫、脊髓损伤等具有良好效果。神经细胞一般认为不可再生,但有了间充质干细胞就可以再生成神经细胞。此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梗塞、肝硬化、糖尿病等领域,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也显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仅如此,胎盘细胞具有着强大的生命活力。胎盘干细胞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以往生产后胎盘作为医疗废物被随意丢弃的命运,一举成为干细胞的宝库。在2016年,中国的博雅干细胞和北京大学联合进行了全球首例利用胎盘干细胞进行早衰症的治疗,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在国内,博雅干细胞与江苏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开展了上百例利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临床研究取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胎盘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稳定来源,正被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认为是最具有临床潜力的干细胞技术之一。胎盘4G技术正在酝酿着整个干细胞行业的革命性改变。”许晓椿说。
微信扫一扫
一对一客户服务
微信一对一客户服务